荣国府上千的人口,贾政这个五品小官为什么养
看过《红楼梦》的人都知道,贾宝玉家里人特别多,约有千把人。麝月曾经说过:
这一千人,基本都是不从事农业生产的,要么是天天玩乐并且高消费的小姐和公子哥儿;要么是拿月例钱的丫环和下人。这得要多少钱才能养活啊?可是荣国府的主人贾政只是个工部员外郎,五品官职,按照清朝官员的俸标准,五品官是“俸银80两,禄米80斛”,换算成现在的钱、物,相当于元钱和6400斤米,而且是年俸。这点钱和米,显然无法养活偌大的荣国府。那么,荣国府到底是靠哪些收入来应对千把人的开支的呢?
先要从荣囯府的老祖宗说起。
荣国府的老祖宗,也即贾政的爷爷,名字叫贾源。贾源因为功劳大,被清政府赐封荣国公。荣国公在清朝的官爵里,属于“公、侯、伯、子、男”五等中的第一等,而且,在第一等“公”里面,又属于“一等公”。简单说就是“一等中的第一等”,够尊贵了吧!正是因为这尊贵的爵位,才有了这偌大的荣国府。
由于是一等公爵,所以皇上的赏赐也会相当的丰厚,府第,田产,金银珠宝,凌罗绸缎,这些都应该少不了。而贾源是个厉害人物,他不仅能保住财富,还会经营财富、增加财富。最终,他的财富越来越多,他死后,便传给了下一代。
贾源的下一代嫡长子是贾代善,贾代善继承了荣国公的爵位和产业。从《红楼梦》的描述看,贾代善也极善于经营财富,大约贾源的财产在他手里翻了好几倍,不然的话,为什么坊间传出“贾不贾,白玉为堂金作马”呢?
贾代善的下一代是贾赦和贾政,注意,到这第三代,情况就不同了,出现了
书中交代,嫡长子贾赦不好好读书,不务正业,是个败家子。贾代善棍子都打断了几根,毫无作用,只好放弃。而嫡次子贾政读书认真,颇有才气,能走正道。所以贾代善死之前,向皇帝上了一表,然后就出现了贾赦继承爵位、贾政继承产业并被赐“工部员外郎”这个五品官的情况。
可以想象,贾代善非常重视荣国府的产业,他害怕留给贾赦会被败光,所以上书皇上,要求皇帝同意,将产业传给了贾政。因为如果没有皇帝的同意,按照“嫡长子继承制”原则,爵位与产业都归贾赦,贾政只能搬出荣国府另住。
这件事说明,荣国府留下来的财产还是很多的,不然贾代善不会这么重视,一定要留给能守业的贾政。
所以说
在继承来的这些产业里,最能够世代相传的,当然是田产。清朝政府执行的,还是重农抑商政策,有钱人最喜欢做的事,就是买田置地,经营田产。不用说,从贾源到贾代善,除了经营皇上封赏的田产外,他们还在不断地买田置地。
《红楼梦》里有直接证据:有个叫乌进孝的人,帮荣国府管理田庄,除夕前,他送来了2500两银子。这说明,荣国府有大量的田庄,每年收入不少;而且应该不止乌进孝管理的这一处田庄,应该有很多处。如果仔细分析“乌进孝”三字,还隐藏着作者的批评之意,就是这个“乌进孝”根本就没有“尽到孝”,他在隐瞒收入,送来了2500两银子,而实际收人可能远超这个数。
言外之意,荣国府对田地的经营管理,在贾政这一代是做得比较差的,这也是贾府衰落的一个因素吧。
因为在封建社会里,地主阶级的收入主要就是两项:田租与高利贷。北宋时期王安石变法时实行“青苗法”,就证明了这一点;每到青黄不接时节,农民购买相关生产资料时,他们就会去借高利贷,这个时候你放款给他们就行了。当然,在《红楼梦》里有也证据,典型的就是王熙凤放高利贷。平儿就曾经说过,在第39回,袭人问平儿,这个月的月钱为什么还不发,平儿悄悄说道:
清朝时,工部是做什么的呢?我们一般以为它只是做些诸如土木兴建、水利工程的事情,结果我一查资料,发现清朝的工部还管理军火、军器等一系列军用物资,管理矿山的开采、治炼事项,还管理纺织业,甚至于还管理一部分金融货币业务……
贾政会不会利用他在工部的便利做些生意,这个在《红楼梦》中没有直接的证据,所以不能说真有,但也不能说没有。毕竟,贾家也不是善类,行贿受贿,破坏诉讼的事情他们都干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