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去年新增城镇人口创26年新低,乡村人口70年
未来走势如何?对楼市有何影响?
从城镇人口数量来看,我国城镇人口仅为万人,彼时我国乡村人口数为万人。1981年我国城镇人口首次突破2亿大关,1990年城镇人口首次突破3亿大关,1998年超过4亿人,2002年超过5亿,2007年超过6亿,2012年超过7亿,2016年超过8亿,2020年超过9亿。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历史阶段,城镇化进程面临增速换挡,城镇化将从快速发展后期转向平台发展期。那么,未来我国的城镇走势如何?未来城镇化的侧重点在哪里?
“一定程度上,人口流动原先是较为单一的乡-城之间、小城镇向小城市、中大城市方向流动,未来则是多种方向的流动。”冯奎分析。
1996年后,随着城镇化速度的加快,以及总人口增速放缓,乡村人口规模处于不断下降的态势。至2000年,我国乡村人口跌破8亿大关,2009年跌破7亿大关,到2015年跌破6亿大关。2021年我国乡村人口为万人。第一财经记者查阅历年数据发现,这也是我国乡村人口70年来首次跌破5亿大关。
从乡村人口总量来看,1978年为7.9亿人,其后一段时间,虽然大量乡村人口流入到城市,乡村人口占比在不断下降,但由于出生人口总量较大,总人口增长较多,因此除了在个别年份有所下降外,一直到1995年,乡村总人口仍处于缓慢增长过程中。数据显示,1995年乡村人口达到了万人。
在户籍人口第一大省河南,全省城镇化率增幅自2019年达到1.77个百分点后,2020年和2021年连续两年增速放缓。河南省统计局的分析指出,影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的三个主要因素为:城镇地域扩张、城乡人口迁移流动和城镇人口自然增长。2021年河南这三方面的增长因素都在减缓。
图:广州珠江新城
城市化专家、民盟中央经济委副主任冯奎对第一财经分析,在未来二十年,城镇化率仍会提升,但总的来说,速度越来越慢。在此过程中,反映城镇化率质量内涵的指标越来越重要。因此未来要更加关注进城农民工在大城市直接落户的比例、人口在不同城市之间流动的顺畅程度、城镇人口在乡村长期居住就业的权利等方面。
新增城镇人口创26年新低 乡村人口70年来首次低于5亿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历史阶段,我国城镇化进程面临增速换挡。截至2021年底,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提升至64.72%。
表:1978年以来历年城乡人口变化
数据显示,1978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17.92%,1981年该数据首次突破20%,到1996年首都突破30%,达到了30.48%。也就是说,我国城镇化率从20%到30%,用了15年时间。1996年后,我国城镇化步伐加快,2003年城镇化率超过了40%,城镇化率从30%到40%,仅用了7年时间。
(数据来源:记者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2021年人口数据整理)
记者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与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数据梳理发现,2021年我国新增城镇人口1205万人,创下26年来新低。2021年我国城镇化率提升0.81个百分点,提升幅度26年来首次低于1个百分点。另外,中国乡村人口70年来首次低于5亿人。
此外,新冠疫情也有影响。董玉整说,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多点暴发,影响了农业转移人口向城市流动,客观上减少了基于人口流动的常住人口的规模。
人口专家、广东省人口发展研究院院长董玉整教授对第一财经分析,伴随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大批农业转移人口进入城市工作,成为在城市里生活工作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快速提升。1978~1995年之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每年的提升幅度,大多数时间都在0.5~1个百分点之间;1996~2006年,每年的提升幅度都在1.2~1.5个百分点之间;2007年以来提升幅度加速,每年的提升幅度大多数时间都在1.5个百分点以上,2011年达到了1.88个百分点,为史上最高;但2017年以来,每年提升幅度都在下降,及至2021年跌破了1个百分点,为0.81个百分点。
“这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董玉整告诉记者,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进展到一定程度后,由于基数大,年增长率也必然会出现放缓。从全球发展实践来看,即使是最发达的国家也不是100%城镇化。
在人口的区域流动方面,未来将呈现哪些变化?冯奎分析,未来我国人口流动将呈现几个重要趋势,一是人口继续向中心城市、都市圈、城市群区域流动;二是外出农民工返回家乡所在省会、地级市和县城,就近就地城镇化的比例有所增加;三是县城的重要载体作用得到一定显现,部分县城发展壮大成为中等城市;四是因各种原因参与乡村振兴建设的城市人口将稳步增加。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