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与经济

南方为何比北方富有?五代十国的人口迁徙奠定

 
在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一直认为,近几十年来,我国南方经济发展速度高于北方经济。但很久以前,我国北部是政治和经济的重心。那么南方的经济是如何超越北方的呢?有人说,隋唐时期开渠使经济中心由北移南。也有人说,安史之乱后,其实在唐朝末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已经完全南移,开始是在五朝十国时期。
古代社会人口与经济的关系

(黄巢起义造成五朝十国局势)
1.古代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首先,我们可以从古代社会人口与经济的关系中看出这一点。在中国古代,自然经济占据了整个经济。国家的统治地位、经济增长与人口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人口越多,国家或政权的经济就越发达。因此历代统治者都非常重视人口问题,增加人口成为每个统治者的头等大事。在我国古代,关于人口观有三种观念。一是主张通过国家政策大量增加人口,二是控制人口增长,二是放手让人口自然增长。著名的墨子是一位主张大量增加人口政策的思想家。他推行人口旺盛政策的初衷与古代封建统治者不同。他从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角度出发,清醒地认识到,当时中国的农业问题是由地广人稀、不耕种等多种因素造成的。早婚早育、无妃嫔妃、停战等措施被用来提高人口增长率。这所一流学校的学者们都认为,君主必须掌握国内的亩数和户数,才能鼓励人口增长。另一方面,秦国的商鞅认为人口需要适度增长,只要适合当时土地的承载能力,他是不会控制的。如果超过土地支持能力,则必须采取法律措施来控制人口增长率。

(五朝十国时期的蜀铜钱)
商鞅的观点比墨子等人先进得多,因为他注重人与人的比例关系。土地,注意土地的生产能力,使人口不会过度膨胀,避免因人口膨胀而引起的饥荒或战争。商鞅提出了两种扩大土地的方法。一是号召国内民众开荒开荒,二是鼓动战争掠夺敌国土地。另一位法家大师韩非是主张人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代表人物。他进一步综合了他对人口与土地的关系、人口与经济的关系的思考。韩非认为,人口不取决于大小,而取决于每个人家里是否有财产,是否所有的财产都用来买食物,是否能省钱。这个想法是一个简单的恩格尔系数算法。因此,韩非反对人口过快增长,认为人口过快增长很可能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为社会稳定埋下隐患。在我们封建社会,人口问题是经济问题。人口迁移或外逃都会造成经济损失,特别是战争期间人口外逃,直接造成我国经济重心南移。


(五朝书画作品)
五朝十国时期人口迁徙频繁
唐朝末期,因分裂国家华北诸侯军阀,百姓无生。中国人口从唐末的900万户增加到后来的200万户。这并不是说战争中死了那么多人,而是说很多人逃离家乡,去了深山老林。避免高税收和战争。宋初,全国仅剩200万户,流失率高达70%。结果,整个国家的经济崩溃了,大部分人口逃到了长江以南。比如江苏、四川、现在两广的淮河地区有很多难民。甚至还有大家庭,成千上万的人一起逃离。而且,我国南方很少发生战争,南方户籍的下降幅度比北方小得多。除了自然增长,最重要的是北方人不断向南方逃亡,导致南方户籍增加。随着时间的推移,南方的人口逐渐超过北方。这种迁移对北方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方面,他们自己统治下的人民继续逃往长江以南。北方的战争导致越来越多的人异常死亡。再加上人民的外逃,北方的经济地位逐渐被南方取代。

(五朝十国的初步情况)
据史料记载,由于大量劳动力和能工巧匠的投入,南方开垦了大量开荒,在原本贫瘠的土地上修筑水利,逐渐形成了人口。小村庄自然聚居,村庄发展为镇,城镇发展为城市,南方经济持续改善。在任何一个政权中,农业的发展和人口的特殊性都是相互促进的。农业越发达,人口越多,人口越多,征税越多。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良性循环下,南方逐渐形成了许多大城市,对当时的社会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由于南方气候的影响,南方国家开始种植茶叶。虽然各国都在打仗,但各地的贵族们都很享受喝茶的休闲活动。五朝十国每年的茶叶贸易并未完全断绝。南方的襄阳、扬州都是产好茶的地方。商人们不断地将茶叶运往北方,又不断地从北方归还金银。国家之间的茶叶贸易量可以轻松达到数百万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