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与经济

加快推进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

 

□ 赵小菊

山东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日前公布,细数山东人口“家底”可以发现,作为全国人口过亿的两个省份之一,我省劳动力人口资源仍然充沛,但是,随着15-59岁人口比重下降、老龄化进程加快、流动人口大幅增加,对于人口红利,除了数量之外,必须更加重视质量,实现由数量红利向质量红利转变,加快推动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以更好支撑全省高质量发展。

普查数据显示,全省常住人口中,15-59岁人口为6124.4万人,占60.32%;60岁及以上人口为2122.1万人,占20.90%。与2010年相比,15-59岁人口比重下降9.19个百分点,而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6.15个百分点。虽然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但是总量仍然超过6000万人,位列全国第二,表明我省劳动力资源依然充沛。我省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20个百分点,人口老龄化问题严峻。

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社会抚养负担较轻,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目前,我省人口红利依然存在,劳动力资源依然丰富,这是支撑经济发展的一笔宝贵财富。不过,正视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的现实,我们必须更加重视劳动力资源的质量。

劳动力对生产的贡献,一方面是数量,一方面是质量。不断提升的受教育水平使得我省人口素质持续提高。2010-2020十年间,我省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强力实施人才工程,着力培养引进高层次人才,科教兴鲁、人才强省战略成效显著,我省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0.80年,比2010年的9.74年提高1.06年。劳动年龄人口中,学历为大学专科的有736.6万人,比2010年增长49.31%,大学本科的有588.5万人,增长86.11%,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有66.5万人,增长185.08%。劳动年龄人口素质大幅提升,有助于我省人口红利实现由数量红利向质量红利转变。

从国家普查公报发布数据看,我国流动人口已达3.7亿。经济发展快、就业机会多、成长空间大的地区对人才的聚集效应是非常明显的。从省内来看,每10万人中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口超过2万人的有济南、青岛和东营3市,1万人到2万人的有淄博、威海、烟台、潍坊、日照、泰安、滨州、济宁和枣庄9市。济南、青岛两市吸引了全省53.70%以上的博士和46.57%的硕士,成为全省人才集聚高地。

随着人口素质的提高,人口红利将逐步向人才红利转变,提高自身人口素质之外,增强对外来人才的吸引力也应该是一个重要的方向。此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广东常住人口超1.26亿,自2007年以来,已连续14年常住人口规模居全国首位。这背后除了自然增长之外还有庞大的外来人口数量,广东全省常住人口中,外省流入人口(半年以上)达2962.21万人,比2010年增加812.34万人,年均增长3.26%,外省流入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也从2010年的20.61%上升到23.51%。这其中,不乏高质量的劳动力资源。

受益于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我省虽然地处京津冀、长三角、中原三个国家级城市群的交会点,周边不乏超大、特大城市对人口产生虹吸作用,却仍然在过去十年保持了较为旺盛的人口竞争力。此次普查数据显示,跨省流入人口达到了412.9万,与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增加了201.3万人,增长95.17%,高于省内流动人口的增长速度。同时,2020年,跨省流出人口达到425.9万人,净流出13万人。

当前,我省新旧动能转换正处在人到半山路更陡的关键时期,高质量的人才队伍是关键支撑。我省始终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一方面,科教兴鲁、人才强省战略极大促进了我省人口素质的持续提高,另一方面,将人才制度改革纳入九大改革攻坚行动之一,着力使人才发展有舞台、人才创业有保障、人才价值有回报、人才服务有温度。今后,如何进一步培养更多的人才、留住更多的人才、吸引更多的人才,形成更大的人才红利,值得进一步重视和研究。

作者:赵小菊

来源: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