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人口仅有8000万的德国,如何能征召到1700万精
战争期间德国的总人口才8000万,相距一战惨败仅二十年,但二战动员的总兵力却有1700万之巨,兵力数量占全国总人口的21.5%,几乎不分男女老幼,每五个德国人就有一个参军,整个战争中德军伤亡总数也高达1170万人,一个被认为人力资源并不充足的欧陆国家,为什么战争动员能力如此巨大?分析出以下这几点:
极力扩充后备力量
希特勒为德国发动世界大战,可以说一上台就处心积虑,他首先是在德国开始实施征兵制,规定年满20岁的男子在那年秋天必须接受征兵体检,只要无重大身心障碍者立刻入伍服兵役。军方更为了要达到在短期内即可培养大量预备役军人,一开始宣布役期为一年,但是旋即延长成两年。
希特勒还推行全民运动,以提高德国青年的基本身体素质,随即又成立“青少年团”,以教育青少年野外求生技能为名进行军事训练,于1935年成立“国家劳动奉献团”,规定一般青少年在受完教育进入社会就职前均有一年以上的义务劳动,名义上是为了解决经济不景气所成立的公路建设组织,实际上则施予军事管理,同时相当重视体能训练,几乎可以说是用铲子取代步枪来进行新兵训练。
而德国青年们有了这样的经历,将来即使突然征招入伍也很快就能进入状况。靠着以上两个组织,德国青年可以说在正式入伍时,其实他们已经完成了新兵基础训练,让军方新训单位能在新兵入伍后短时间内就授与更高度的军事训练。
德国的征兵制规定在服役期满退伍之后即列入预备役,到45岁为止国家若有征招就会再度入营。如果一时之间正规部队没缺的话则会编入“乡土防卫队”。有了这个制度,德军就拥有20到22岁的现役士兵,还有23到45岁的后备军人。理论上这些年龄层被征召到枯竭前,德军都会有源源不绝的补充兵源。
大批招募志愿者参军
德军在二战中有着不少外籍军团,他们之中还涌现出不少精锐的部队,比如维京师。他们主要来自分散在欧洲各地的德意志族人,德意志在中世纪是一个地域概念,神圣罗马帝国的建立以及数次十字军东征使得德意志族人遍布中欧、东欧以及巴尔干地区,以捷克的苏台德地区为例,该地区有70%的人口都是德意志人。
而东欧地区如罗马尼亚、南斯拉夫、匈牙利、意大利、波罗的海三国都有数量不等的德意志族人,这些外籍德意志族人不符合德国国防军的从军规定,但在党卫军日耳曼人种族优越论的号召下可以加入党卫军战斗部队。
另外由于意识形态、反殖民独立原因,本着朋友的朋友是朋友,敌人的敌人更是朋友的态度,二战时期德国也收编了很多谋求独立的原英属殖民地国家的志愿兵,如印度,代表为党卫军的“印度军团”;中东地区的很多“国家”因为还没有独立,很多人也出于反“犹太人”的目的加入德军部队。
另外纳粹德国在欧洲征召这些外籍志愿者时,他们宣传号召全欧洲人联合起来打击苏联,所以在很多被占领国看来,德国是保卫欧洲的前沿阵地,1941年,德国控制了欧洲包括法国、波兰西部、荷兰、挪威等16个国家的人力、物力资源。所以还有一些比如欧洲各地的青年,他们富有冒险精神因而去了东线,却也当了炮灰。
苏德战争爆发后,在1943年时德军还建立起了一个东方部队司令部,把所有的苏联投敌者的武装都聚集起来。在战争的头两年中,苏联战俘之所以数量庞大,是由于德国在战场上占据优势。
但是,苏联许多不久前刚刚并入的波罗的海沿岸各国、比萨拉比亚、乌克兰西部和白俄罗斯西部的居民们,从一开始就把德国军队看成是自己的救星,他们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人拿起武器投向了德国人一边,他们也为德军阵营提供了不少兵源。
仆从国兵力资源
二战时期德国的仆从国其实还真不少:有意大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芬兰。其中芬兰是为报复苏联而加入的,而其余几国均是国内法西斯势力取得政权,因此才加入德国阵营,但是这些国家没有一个坚持到底的。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