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5年郑州人口将达1800万人!迫切需要中牟、新郑
2018年,郑州人口破千万,2019年年末,郑州常住人口为1035.2万人,再过15年,郑州人口将达到多少?
8月26日,在郑州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上,郑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孙建功作了《关于郑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情况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到2035年,郑州人口将会达到1800万人,接下来,郑州还要在中心城区形成“城区—片区—单元—板块(生活圈)”的空间组织体系,建立层次分明、结构清晰的空间传导体系。
其实,早在2019年伊始,《郑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就全面启动,同步开展了两个交通专项规划及十余项专题研究。据了解,目前编制单位正在按照国家及省级部门的相关文件要求,对方案进行进一步完善和深化。
会议上,孙建功表示,本次空间规划范围为郑州市域,全域国土面积7567平方公里。规划目标年为2035年,近期至2025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
在城市定位方面,《报告》确定了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发展愿景,构筑“一带一路”国际开放门户、引领黄河流域发展的国家中心城市、带动区域整体崛起的中原核心引擎的三个城市定位;明确了郑州的城市性质为:河南省省会、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和开放门户、国家先进制造业基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中心城市。
孙建功还介绍,规划站位服务全省大局,建立了郑州与周边城市统筹发展的整体格局。向东,加快郑州与开封的“同城发展”。以郑州东部新城和开封汴西新区为基础,重点推进郑汴同城化发展示范区建设,从制度和政策上先行先试。
向南,加强港区与新郑、尉氏的“融合发展”。重点考虑承接长三角地区的辐射带动和制造业转移,打造承担全省先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功能的新基地和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引领带动河南省东南区域的发展。
向北,引导郑州主城与平原新区、原阳的“协同发展”。推动黄河从行政“功能分隔区”向跨区域“生态魅力带”转变,形成跨黄河协同发展区。
向西,引导更高水平的郑州—洛阳都市圈“联动发展”,巩义和偃师要共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民营经济协同发展,打造郑洛联动发展先导区。
除了区域发展,《报告》还指出,在空间结构上,郑州要落实“东强、南动、西美、北静、中优、外联”总体空间策略 ,构建“一带一区,多片融合、两轴一廊”的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同时依托“两轴一廊”形成“一主一副、三城三组团”的“网络化、多中心、组团式、集约型”的市域城镇体系,推动国家中心城市重要职能的多节点配置。在中心城区形成“城区-片区-单元-板块(生活圈)”的空间组织体系,划定6大功能片区,形成36个单元和若干板块,建立层次分明、结构清晰的空间传导体系。
交通方面,《报告》称,要以打造国际性现代化立体综合交通枢纽为目标,着力完善直通全球、直连区域、绿色高质的运输体系,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打好基础。一是加快新郑机场三期建设,打造全球航空客货运枢纽和现代国际综合交通枢纽。二是支持铁路对外通道和枢纽格局优化调整,新增郑鲁、郑宁、郑洛银高铁通道,预留北京—郑州—广州、西安—郑州—上海的超级高铁通道,利用三洋铁路规划建设郑州至上海和长三角普速铁路;加快形成“客内货外”运输格局,带动郑州南部地区产业集聚发展。三是加快商许洛高速、安罗高速建设,分流高速公路过境郑州的交通压力;四是积极推进市域轨道交通快线规划建设,促进环郑地区深度融合,支撑“三座城、三百里、三千年”郑汴洛沿黄文化旅游发展。
此外,基于城市定位,规划测算到2035年郑州人口将会达到1800万人,基于该人口规模,规划对水、土地等资源进行了科学配置。水资源方面,落实以水定人、以水定城的原则。土地资源方面,以优化人口分布为核心思路调整资源配置,初步测算规划总建设用地2600平方公里。
各种愿景有了,但规划在编制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据孙建功介绍,首先是,上位规划尚未明确,“截止到目前,自然资源部尚未出台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导则、指南等指导规划编制的技术标准。”同时,河南省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是郑州市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上位规划,目前尚未公布。
其次是,区域协同发展模式尚需提升。孙建功说,从空间格局角度来看,近年来郑州大都市圈构建初具框架,区域协同发展取得一定成效。但一体化推进过程中还存在有诸多问题,协同分工的功能节点培育尚在起步阶段,在统一规划编制、联合报批、共同实施管理等体制和区域生态补偿、土地统筹管理等政策机制方面还存在欠缺。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