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危机: 默克尔的圣母心, 江统的《徙戎论》
一、
公元299年,一篇雄文《徙戎论》刷爆西晋的朋友圈。
它是从“太子秘书”江统的手中发出来的:
申喻发遣,还其本域。
慰彼羁旅怀土之思,
释我华夏纤介之忧。
意思就是:晋朝的少数民族太多啦,人口跟汉族相比,也不差多少,既然如此,那这片土地到底算谁的?
不如趁兵强马壮的时候赶他们回老家,既能免除思乡之苦,又能解除华夏的忧虑。
文章发出来之后,大家纷纷转发、点赞。因为所有人都认为:“江统说的太对了,我就是这么想的。”
公元156年,汉朝进行过一次人口普查,查到的登记人口有5600万。经过汉末的战争、瘟疫、屠杀、饥饿,到三国时期人口下降到不足1000万。
全国的人口都不如现在上海人多,太荒凉、太可怕。
这就导致汉末三国的人口结构出现问题:老龄化严重、青壮年不足,关键是社保基金的缺口太大啦。
荀彧经常拿着账单去找曹操,可曹操又不会玩大变活人的把戏,这可怎么办呢?
于是三国的老板们就想了个办法:抓边疆的胡人来凑数。
孙权美滋滋的派人去台湾抓土著,刘备、诸葛亮不停的南征拉壮丁,曹操做的更绝,他把氐、羌放入关中、匈奴安顿在晋南,甚至在河南还有一部分高丽人。
经过晋朝的休养生息,人口恢复到3000万左右,而匈奴、鲜卑、羯、氐、羌就占500万人。
这样的人口比例,让吃瓜群众很是忧心,每天茶余饭后都抱着小板凳,聚在一起瞎议论,所以江统的这篇《徙戎论》很的民心。
但是皇帝司马衷是个智障儿童,掌权的贾南风觉得操作有困难,就在文章下面点了个“呸”,驳回江统的意见。
贾南风的这个决定,很快收到回报。
12年后匈奴人攻破洛阳,西晋光荣的成为第一个被胡人灭亡的帝国。
二、
胡人迁徙中原的历程,已经很漫长了。
公元前121年,国民男神霍去病到河西受降,带回来浑邪王及其手下的4万多人,被汉武帝安置到甘肃、陕北、晋北等地,成为汉朝第一批拆迁安置人口。
公元前53年,呼韩邪单于带领小弟南下长城,自愿成为汉朝的分公司,还顺手拐走“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
这部分匈奴人就此成为钉子户,在东汉光武帝时期进一步南下,扎根在晋北、河套一带,150年后还抢走了大才女蔡文姬......
中原同胞真想问问匈奴人:“凭啥跟汉人妹子过不去?”
到三国时期,曹操一看这不行啊,于是就把南匈奴分为五部分,依然安置在山西。但他们的位置有些特殊,磨磨叽叽的搬家到临汾、吕梁一带。
看看地图就知道了,这地方离长安、洛阳都很近,骑快马也就一天功夫,现在坐高铁更快,2、3个小时就到了。
匈奴逐渐渗透到北方,西边也不太平。
东汉建立以后,看到关中被打的破破烂烂,就建都洛阳。
可关中是个好地方,羊肉泡馍、肉夹馍多好吃啊,羌人、氐人就偷偷摸摸的跑过来,占据了一大片地方。
这帮人平时没有正经工作,整天跟二流子似的骑马乱窜。可汉人要种地、做买卖,哪有这帮人野性大?
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一来二去羌人就时常搞个大新闻,杀官员、造反都是家常便饭。
汉末三国时,关中乱的一塌糊涂。
董卓、马超、刘备、曹操都来这里刷经验,人口继续下降。
为了阻拦四川的刘备,曹操就把甘肃的氐人、羌人也迁徙过来,让新老农民工一起为大汉公司发光发热。
好了,山西、陕西的土地上遍布胡人,而更北方的草原还有人口众多的鲜卑人。
戏台已经搭好,就等着敲锣开唱了。
三、
自从秦始皇统一中国以来,郡县制都是主流制度。
把民间的人口打散,编入政府管理的户口体系中,收税、管理、当兵都井然有序。